一些八卦冒出来之后,吃瓜群众总是在津津有味的讨论着,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来源,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吃瓜变得很偏激,那么,怎样做一个理性的吃瓜群众?互联网时代吃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?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。
怎样做一个理性的吃瓜群众
吃瓜不管早期起源是什么,它都演变成了网民的一种线上娱乐生活。“瓜田”是啥,本质是一些还未知真假的信息。这些信息如果来自网友爆料,发表在一些论坛或群组,那么普通网友一定会基于自己的过往经验,基于个人好恶产生预设立场,会倾向相信符合自己预设立场的信息,反对不符的。但逻辑和普世价值下的道理,是不因个人好恶所转移的。所以人在“瓜田”中时,需要在“理下”看瓜辨瓜。
在我看来,“理性地吃瓜”就是在网上看一看、乐一乐就好,别太较真也别与人争论,乐呵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,把时间用到更有性价比的事情上。
一,自己多读书
二,事无不可对人言
三,远离八卦,合理评论
四,已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
五,人之初,性本善,自己真的善良,吃瓜也就理性起来了。
互联网时代吃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
社交网络时代的“吃瓜”既是娱乐方式,也是社交方式,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发公共讨论、带来意见表达的多元化。但一段时间以来,“吃瓜”跑偏,谣言滋生,大量低俗、虚假信息占据公众注意力,“吃瓜”变“吃人”,“围观”变“围攻”,给网络空间治理、社会治理带来新困扰。
“吃瓜”是一种上瘾的行为,一些App的信息供给又“投其所好”,“吃瓜”者则被困在八卦之“蛹”中。全民“吃瓜”氛围形成后,一些网民在发现身边的事情后,会立刻以“吃到一个瓜”扩散出去,丝毫不觉得越界。
从正向意义来看,“吃瓜群众”所形成的参与式网络围观通过新媒体渠道对事件的还原,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。但负面效应是,一些媒体和个人为了追逐相关的流量红利,变相生产次生话题,随着商业逻辑的带入,公共议题的讨论不免会走向极端。
——利益化,从种瓜、传瓜到吃瓜已经存在成熟的产业链。一位艺人经纪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一套“种瓜”流程——豆瓣“养蛊”(即刻意放出似是而非的假消息吊起网民胃口),再借微博、今日头条等平台发酵,然后在知乎、B站等输出讨论观点。连环套路下,公众注意力的流量密码就被“拿捏”了。
一些私密化、圈层化社交平台成为“瓜田”。半月谈记者在一些平台“吃瓜”群组发现,有人公然声明:“欢迎爆料,瓜的真伪请自行判断,放瓜、搬瓜都会保护。”一些平台的“营销号矩阵”却多以此真伪难辨的“瓜”为线索来源,实现裂变式传播。更有甚者,曾有一些群组因常有“劲爆瓜”且仅组员可见,组员账号转手价炒至数百上千元。
——工具化,以“吃瓜消遣”为名设置议题、带偏舆论。注意力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,而在一些热搜榜上,常见的却是明星代孕弃子、网红家暴出轨、素人隐私泄露视频之类的事件和信息。有关专家指出一种现象值得警惕,即利用大众对“瓜”的八卦心理,设置争议性议题,比如男女对立、阶层对立,以“吃瓜消遣”为由带节奏,反向绑架公众注意力。
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,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。
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果有侵权内容、不妥之处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。敬请谅解! E-mail:123456@qq.com